盛夏时节,淮海工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也在如火如荼的开展,而太阳集团社会实践服务团队也走进了灌云县图河镇,进行为期一周的“互联网+三农 共建魅力新乡村”社会实践服务项目。
一、走进图河中心小学兴隆教学点,爱心赠书支教
赠一缕书之香,共同构建精神宝库
7月18日上午8点,实践团队队员们已经在指导老师张勇、杜捷的带领下来到了兴隆村教学点,为该教学点的小朋友们带来了满满的精神食粮。校长施勇热情地接待了队员们,“书香兴隆,添书筑梦”图书捐赠活动暨社会实践服务基地签约仪式在他的主持下正式开始。
《少儿百科》《成语故事》《法布尔昆虫记》……实践队员们精心挑选了十余套、百余本精美的童书送到了小朋友们的手上,“真漂亮呀!”看到小朋友们翻看图书时小心翼翼的爱惜模样,实践队员们非常满足,也衷心希望这些童书将成为小朋友们共同的精神财富。
随后,该学院团委负责老师杜捷同兴隆小学校长施勇代表双方签订了共建社会实践服务基地协议,标志着双方友好合作正式拉开序幕。
上一堂趣味课,让童心满载中国梦
回到教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学习,我践行”小公民课堂也正式开课。实践队员们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向小朋友们普及核心价值观二十四个字的含义:在教学“爱国”时,带领大家齐声高唱国歌;在讲解“敬业”时,启发他们体会老师、父母工作的辛苦;小朋友们也积极参与,讲到“诚信”时,一位小男孩主动给大家讲了《狼来了》的故事……在充满趣味的教学中,小朋友们对这二十四个字逐渐熟悉、也加深了印象。
在“我的梦想”环节,孩子们在实践队员许静的引导下,大声说出自己的梦想:成为“宇航员”,遨游太空,畅游宇宙;做一名“护士”,跟医生一起救死扶伤;成为“老师”,教很多很多的知识给其他人……他们的梦想充满着对未来的无限畅想,也将成为伟大中国梦的必要组成部分,每一句童真的话语都得到了实践队员们给予的肯定与鼓励,他们带领小朋友们一同用掌声为自己的梦想鼓劲、加油!
学一点安全知识,携手呵护未来希望
切合暑期放假的时间点,实践队员周盛阳主讲了一堂“校园中常见的小小意外”为主题的自我保护知识课,以图画形式展示了出血、扭伤、烧烫伤、蚊虫叮咬、中暑等意外的初步防范和救治措施,让很多小朋友有了简单的认识,也得到了陪孩子来上课的家长们的一致好评,“我们家长也学到了知识,以后对孩子出现的紧急状况也能初步处理了。”一位在窗外陪同上课的爷爷表示。
治愚扶智,扶志之本,文化帮扶要从娃娃抓起。支教的实践虽短,但兴隆村的发展很长,看着小朋友们灵动的双眸,未来的希望就在其中蕴藏。
二、走近乡村干部,怀壮志扶贫致富
回访参加计算机技能培训的乡镇干部
今年3月,太阳集团相继举办了两期图河镇乡村干部和灌云县经济薄弱村会计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班,培训效果如何是该学院一直关注的问题,因而对参加培训的乡村干部进行回访也是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图河镇小康办、统计办主任姜康仁的带领下,实践队员们顺利采访到兴隆村党总支书记潘龙国。他对培训表示了肯定,认为前两期培训班有其必要性,“互联网+”时代对于乡村发展也是一个极好的机遇,而学会运用计算机技能、互联网技术去获取资讯、处理信息,谋求发展的新渠道,会让乡村干部们如虎添翼,将“互联网+”的红利惠及各个乡镇的乡亲们,带领大家走向致富之路。
兴隆村会计陈守军表示从会计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班中获益很多。同时他也提出,能否在以后开设财会类的专门培训,比如财务表单的制作、财会软件使用操作等内容,这是他们当前比较紧缺的知识,对于服务各乡镇的日常工作会有很大帮助。
姜康仁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基层干部是党执政大厦地基中的钢筋,位虽不高却责任重大,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才能提升自己为人民办事的能力和水平,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提升我们这支队伍的综合实力,为乡亲们谋发展、谋福利。
实践队员认真记录反馈内容,为该学院今后进一步开展的乡村干部培训合作提供参考和借鉴依据。
走访扶贫“第一书记”张志浩
“与张志浩老师接触的次数很多,但无一次不是在他为兴隆村而奔忙的途中。”这是淮海工学院计算机工学院一名老师所说的话,他目前正在和张志浩商讨如何在兴隆村发展农村电商的相关事宜。
2016年2月,当淮海工学院选派省委驻灌帮扶工作队队员的消息传来时,张志浩主动放弃安稳的城市生活,义无反顾走进图河镇兴隆村,担任村第一书记,用实际行动帮助兴隆村脱贫致富。
在办公室搭一张简易行军床,每周最多回家一次,在张志浩心中,兴隆村就是自己的家乡。当我们问起他的工作时,他如数家珍地将兴隆村的基本情况、发展规划和前景向我们描述,话语中带着一份骄傲与自豪。
每一次见到张志浩老师,他总是充满干劲,凡是对兴隆发展有帮助的资源,他都不遗余力的争取。据了解,仅淮海工学院一个高校的资源就已经非常可观,经济帮扶方面,建立产学研基地,发展特色农业、规划乡村游项目、建立蔬菜直供学校食堂协议等;文化帮扶方面,举办乡村干部、村会计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班、在小学开展爱心赠书、义务支教活动……淮海工学院挂钩兴隆村的帮扶活动情况先后被人民新闻网、江苏文明网、新华网、新华日报、江苏扶贫开发信息网、中国连云港网、连云港日报、 灌云报等媒体进行报道。
美丽的兴隆我的家,这是张志浩和兴隆村所有村干部的心声,正是他们的不懈努力让兴隆旧貌换新颜,让兴隆村真正的,兴隆起来!
三、走进大兴沟烈士陵园,看望守墓革命老人
灌云县大兴沟烈士陵园位于灌云县图河乡大兴沟,为纪念解放战争期间大兴沟战役牺牲的烈士而建。实践队员来到烈士陵园,参观革命烈士事迹馆、瞻仰十八烈士墓、看望并慰问守墓老人。
守墓老人王俊老先生已经93岁高龄,听说有大学生来瞻仰先烈,老先生不顾炎热的天气,让家人带他赶来,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历史,珍惜今日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虽然听力大不如前了,但王老先生精神十足,话语十分有力。在他的讲述中,实践队员们了解到,他曾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经历了不下百场的战斗,在渡江战役中受伤致残,获得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勋章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70周年纪念章。他告诉同学们,大兴沟烈士陵园里面长眠着18位烈士,都是在1947年灌云大兴沟战斗中牺牲的,虽然不认识,但是他一直把这些烈士当做自己的战友。1990年,他毛遂自荐义务守墓,这一守就守了26年,直到去年因为身体原因搬回家住,不过他依然念念不忘烈士陵园的烈士们,身体一好就常回来转转,他说,守着他们身边是自己的分内之事,根本无需报酬。
同学们围绕在他的身边,看到了他因带着弹片而变形的手臂,也看到了夏衫遮不住的道道伤疤。“历史应当铭记,英雄永垂不朽”,实践队员们被烈士们和守墓老人的精神深深感动着,也感受到了鞭策与鼓励,他们将带着对这份革命优良传统的敬仰,将这份精神传承下去,也相信英雄牺牲宝贵生命守护的这片土地一定会越来越好。
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为了解中国国情开启了一扇窗口,密切了高等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有益于高教体系建立针对性和切合实际的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策略和途径,淮海工学院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为在校学生提供了一个在实践锻炼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机会和平台,同时也为精准扶贫工作的落实提供了极大地助力和支持。在精准扶贫和魅力新乡村建设的道路上,淮海工学院走出了坚实而有力的步伐。